課金給三不館

2018-01-29

我們教會下一代的事

廢票議論日趨激烈,有人爭相自認是廢票發起人,對說了幾年疲憊不堪的法家而言,意義已不大。公民運動從來都是小撮人發起,之後風風火火,然後沉寂。人民若接納則成為理所當然的“意識”,然後又會有新一波不同議題的推動。就如烈火莫熄運動,帶動了全民敢上街表態,之後被Bersih繼承,然後開到荼靡。但心理關口已打破,民主進程走了一小步,上街示威不再是禁忌,這點你去跟新加坡或朝鮮人談簡直是大逆不道之事。所謂民主進程不過是公民意識的開發。鄉民喜歡部落式統治,關起門歌頌偉大領袖的文化,需要多久時間改變乃未知數。

有人以此為例,說這次非要“政黨輪替”不可,因為要打破選民心理關口,力證國陣並非不可推倒,老林更說如果這次不行要等多二十年。這類說辭,無疑是政客製造的危機感,任何國家的政治人物都在玩同一套路:

「建立議程(Agenda-setting) - 製造危機感/迫切感 - 避重就輕/轉移視線 - 鼓動情緒/動員 - 得到利益。」

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。勒龐(Gustave Le Bon)著作《心理學統治世界》中如此描述群眾:“群眾就是集結有以下性格的人,比如:刺激性、沒有恒心、憤怒、輕信、沒有評鑒知識、不受理性影響的、崇拜領袖比如偶像、希望服從等特點。他最激烈的行動,經常是被引導人所煽動的結果。群眾總是預備跪服在暴君的前面,所以經常改變他們的暴君,今天和過去都一樣。“故此,他認為政客操縱群眾,就是利用其盲點,扮演先知的角色,不斷忽悠群情對未來美好的想像(或幻想),提供一個非理性`虛假的“歷史規律”,有時候更會以”歷史權威“歪曲`篡改`解釋歷史,以達致其政治目的。

勒龐也說:“知識和信仰兩者有差別,普通人獲得信仰很容易,獲得知識很難。知識需要證明和推想,而信仰則不需要。慫恿文典的重要元素,只能適合用於創造以情感為基礎的意見和信仰而已。通過這些意見和信仰,發動我們的大多數群眾的行為。誰能創造它,誰就是我們的領導者。”勒龐還提醒:”要警惕那些制造和傳播歪理邪說,用錯誤意見給群眾洗腦,蓄意蠱惑、煽動、操控、利用群眾的政客。“

是否很熟悉?很多年輕首投族,聽信的就是這些。

有人說:”兩權相害取其輕。“!的確,在體制的限制,選舉制度扭曲情況底下,選民被強迫在兩個爛蘋果中選一,是多麼可悲的狀況!民主進程不是像選委會主席所言,投票選領袖治理國家而已,民主是將權力賦予人民,讓人民決定這個國家要如何,如果被政黨或政客這些”代理人“越俎代庖,獨攬權力,人民就該轟他們下台,寧缺毋濫!

然後有人又說,難道國家不必運轉嗎?國家日常運轉是靠技術官僚,即是公務員,就算內閣組成難產,是不會影響大局的,因為內閣領袖只是制定國家大方向。永遠要記得:憲法是限制政府的權力,不是人民。原因是政府權力之大可以讓個人消失,故此必須用框架牽制。投票與否,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力,政黨服膺於憲法,怎能讓政客`官僚和不知所謂的“網紅”來說三道四?

廢票論延燒至今,朝野都始料未及,雙方對廢票的態度,就是一次真實的公民教育。很多政治評論人或政客不是常說人民的政治意識需要“被教育”嗎?推動廢票就做了一次很好的示範,要不怎能蔓延到全民討論的局面?連姑里也用另一個角度詮釋,說這次爭議可能導致大選出現“懸峙國會”,需要另找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云云。各種爭論中,人民對政黨政治/選票/國會組成等又有新的體會和看法,不是美事一樁乎?

政治是所有人的事,尤其下一代。

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和政治意識給下一代?我們要教育孩子們,不必理會公義原則,為了推倒不公,我們可以不擇手段`雙重標準`甚至向敵人學習,用其手段還治其身呢?我們推倒了不公義的敵人後,變成了敵人的模樣也不打緊?這就是我們今天政治局面荒謬絕倫,反映給孩子的身教!難怪有大學生會為了”政權替換“這個排頭,寧願棄置公平原則不理,聯合譴責投廢票,卻不知已身陷政客操弄的煽動輿論中。更有年輕首投族擬文,呼籲議員將民主和社會改革,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云云。我不是想指控這些年輕人幼稚或無知,而是大家都為了權鬥,忘了年輕人對未來憧憬和期待,其實就在我們手上。

今天,終於看到有政治人物發文正視年輕人的看法,雖然我不認同李凱倫議員的許多看法,但他關心年輕人的舉動,在一股酸舊老政客當中顯得異常珍貴。雖說他可能只是紙上談兵,真實中做不了多少,但對比其他議員只想著如何得到黨的委任狀`搞內鬥聯朋結黨,單這點已經不易了。

年輕人對政治的冷漠,不是第一天就造成的。看著貪腐成性,口沫橫飛的高官們,底下嘍囉天天發表種族言論,生活越發艱難。另一邊廂的講多過做,出現最頻密的就只是臨近大選期間,平常就離地缺席國會,民間疾苦沒人管。長期看見這些不公和荒誕,年輕人怎會不冷漠呢?還是打機`上網`玩樂`賺快錢比較實際點,至少開Live還可以騙Like賺取認同感,難道看幾個老頭討論救國咩?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